发表时间:2020-10-26 14:31
近日,700亿芯片龙头紫光国微突然跌停,上了热搜。紫光国微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安全芯片、特种集成电路、存储器芯片研制企业。不止紫光国微,近期多家芯片白马股股票闪崩。
或许是受到近段时间“多地百亿级芯片烂尾”的事件影响,半导体概念走弱。
随着我国指定的要在2025年达到70%的芯片自给率的目标,并且我国每年芯片的进口量高达3000亿美元,这部分市场如果实现了国产替代,将是国产半导体公司的机遇。
随着华为芯片的“断供”,大家也都清楚,芯片并不是那么容易就造出来的,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芯片产业链,真正的造芯企业。
“缺芯少魂”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“卡脖子”问题,能否真正意义上突破这一核心技术,关涉国家利益。尤其是在国际形势波诡云涌之际,通过自主研发,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呼声日盛。
整个市场一下子涌入了几百亿的资金,都想要在这块半导体领域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。
火爆的半导体行业
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开始,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,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强化顶层设计,并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。
在庞大市场需求和时代际遇下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阶段。2017年-2018年前后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热情高涨,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,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造芯热。
几年过去了,我们看到华为海思、中芯国际、长江存储、寒武纪等初具规模的企业成长起来。也看到全国各地城市都纷纷布局半导体项目,尤其是在“政策补贴”的带动效应以及“国产替代”的呐喊声中,芯片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增长迅速。截至7月份,我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超过4万家,仅今年二季度新注册企业就达4000多家,同比增长207%,环比增长130%。
张爱玲曾经说过,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,上面爬满了虱子。
在国内当前声势浩大的造芯运动中,这句话同样合适。风口催生出海思、中芯国际等大厂崛起的同时,也暴露出了华丽背后的浮躁和泡沫。
近一年多来,多个半导体项目先后陷入烂尾、停产、劳务纠纷,其中规划投资达百亿级别的大项目就有多个。我们先来盘点几个烂尾的百亿级半导体项目。
多地造芯项目烂尾
根据《瞭望》新闻周刊报道,短短一年之内,我国分布于江苏、四川、湖北、贵州、陕西等 5 省的 6 大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。巨额投资打了水漂、厂房设备寻求二手接盘等现象引发舆论关注。
湖北武汉弘芯项目
湖北武汉弘芯项目规划总投资达1280亿元,在其官网更是宣传拥有14nm及7nm以下节点的先进芯片封装技术。
更是在2019年,请来了台积电的一员大将,是被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特别看重的蒋尚义博士出任CEO。还宣布买入了价值接近6亿的ASML光刻机并高调举行进厂仪式,如今,这台“全新尚未启用”的光刻机已被抵押给银行。
这场声势浩大的造芯项目,曾经被市场很是看好,但是遗憾的是,遇到了资金链断裂,施工现场的图片显示,连大楼过了3年都还没建好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止是武汉弘芯半导体,另外还有其他地区的6个百亿级别投资的芯片项目陷入停摆。
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内占地30亩的昂扬公司,总投资10亿元,占地255亩,目标生产高端IGBT芯片,曾被列为石家庄及河北省重点项目,但是2018年该项目夭折,创始人之间也陷入纠纷。
南京市的德科码(南京)半导体公司,曾规划投资30亿美元,却在5年后宣告项目投资失败。
四川的格芯(成都)集成电路公司都已经停业了,整个厂区只有一名保安值守,当时计划投资高达90亿美元。
陕西的坤同半导体,投资120亿元建设的江苏德淮半导体,贵州昔日的“明星企业”华芯通半导体,等等,都是面临一定的困境,停摆许久!
此外,还有贵州贵安新区的华芯通等项目,均在商业上难以为继,最终走向破产关停的命运。
据悉,上述6个项目总规划投资规模约为2974亿元人民币——可损失却并不仅限于资金领域,项目停摆还带来人才损失。据悉,这6个大项目的技术团队少则百人、多则上千人,很多被停摆项目挖走的人才经历两三年甚至更久的蹉跎,很难再跟上原有团队技术发展,也同样成为产业的直接损失。
大股东巧玩空手套,0出资
半导体产业前景诱人,引发各地竞相投资建设,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,为停摆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,有的投入人民币数千万元的研发资金,有的花费数亿元购买技术授权,还有的在建设厂房、发放工资、购买技术授权等方面,合计用去人民币几十亿元。
一些本应主导投资的产业方,大股东却是”0“出资,或出资极少,或以收取巨额技术授权费等各种隐蔽的方式,变相收回了出资。
最近几年,我们看到:
半导体科技产业园在各个城市落地;各地的产业投资基金纷纷设立;
上千亿的半导体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密集出台,名目繁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更是不胜枚举;动辄成百上千亿的半导体项目快速上马;各种半导体、集成电路的研讨会、峰会马不停蹄地召开。
结合国内半导体产业现状和不稳定的贸易关系,行业大干快上的“造芯运动”虽然有急功近利之嫌,但也能理解其背后的自主心切。
启信宝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9月1日,今年全国已新设半导体企业7021家,去年新增半导体企业也超过了一万家。可见,造芯热潮依旧在升温。
自主之路,通向何方
10月20日上午,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直言:“我们注意到,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,一些没经验、没技术、没人才的‘三无’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,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,盲目上项目,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,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、厂房空置,造成资源浪费。”
因此,国家将会同有关部门狠抓产业规划布局,努力维护产业发展秩序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表示,要应对半导体行业壁垒,关键在于形成相对可控的产业链、拥有专利储备、掌握核心技术,注重半导体制造核心基础工程的发展和积累,逐步突破。
但是,国内产业切莫贪大求全,要有针对性的侧重发展。毕竟,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芯片所有产业链,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分工的行业,产业链上下游需要秉承开放发展的原则,积极利用全球资源,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中。
但在当前境遇下,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造芯热潮之下,尽量少一些“虚火”,也好让自主心切的国内半导体行业,少走一些弯路。
更多安防资讯,请关注安徽安防资质网!
上一篇: 企业资质不够承接不了项目怎么办
下一篇: 中国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世界一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