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
公安部安防检测中心原常务副主任:智慧物联新安防发展趋势

发表时间:2021-04-02 13:39

  近日,由捷顺科技主办、安防展览网联合冠名的“万物互联·智慧蝶变”捷顺科技智慧人行2021年度新品发布会在深圳圆满落幕,公安部安防检测中心原常务副主任、全国安防标委会专家牟晓生在会上做了《智慧物联新安防发展趋势》的主题分享。

7.jpg

  牟晓生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,第一智慧物联新安防这个行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。第二大致介绍安防发展的几个阶段。第三,智慧物联从国家层面、标准化层面,它是怎么来规划建设的。第四是关于智慧小区建设方面的一些探讨。

  一、智慧物联新安防这个行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?

  发展是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。疫情后,国家经济刺激、政策鼓励、加大新基建等重大举措,以及国家目前进行的治安防范与反恐防范新形势,到今天的雪亮工程、平安中国,都给安防行业,包括捷顺在内的这些企业,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。

 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时代,大数据、云概念、AI人工智能赋能安防,让今天的安防进入了智慧物流的新时代,我们对安防有了巨大的需求。

  比如在县镇、农村、社区,用手机传感,射频信号等声、光、电、场各种新技术采集,通过大数据实现人、车、视频等研判,达到我们安防预警、预测、预防的效果。

  我们从停车场的单一系统,到现在通过综合的管理平台,实现包括公安、省厅,包括我们智慧小区的纵向级连。通过不同的服务部门,比如原来为了防入侵、防盗窃,到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关注人员车辆安防,和卫生部门进行横向联通,做到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融合。

  刚才我们讲了,我们现在发展的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平台、数据平台,那我们怎么依据视讯联网,实现数据的融合联动?

  今天的安防,由于有CT技术、步态混合技术、光纤技术、视频技术,成就了人类千年的梦想。比如远端的图像,我们先要看得到,后来看得清,现在看得懂,所以视频技术就是引领我们安防行业的风向标。我们主要就是通过视频的大数据联动,实现数据的融合联动。

  同时,这些采集的数据和技术的发展,都要解决时空轨迹的数据完善和定位的精度问题。包括对人工智能当中的人脸识别等方面的次生风险,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与法律法规来完善解决。

  二、安防怎么发展起来的?安防为什么跟公安有关?

  安防发展有四十年了,跟改革开放同步,从简单的防盗门、防盗锁、防盗保险箱,包括原来用一个道闸做实体防护、物理防护设备,到今天的万物互联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安防应用,是新技术的发展,尤其是视频大数据的纵向贯通、横向集成和共享应用,引领了智慧物联新安防的不断发展。

  在安全防范系统中,目前主要有三类技术,第一个视频监控技术,看得懂的技术;第二个是出入口控制技术,包括人行和车行的出入口控制;还有一个叫入侵探测技术。目前,这些和出入口控制系统、停车场管理系统,都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,不断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回顾安防的四十年,我们可以它归纳成六个阶段:

  萌芽阶段(1979-1984)

  起步阶段(1985-1998)

  发展阶段(1999-2004)

  加速阶段(2005-2008)

  提升阶段(2009-2016)

  转型阶段(2017-至今)

  最早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,那时候人民生活富裕了,国家发展进步了,人民财富增加了,就有人对财富产生窥视,所以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手段来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,通过安全防范的手段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。再者,社会大流动也带来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,也需要安防的发展。这就是安防的萌芽阶段。

  我们真正了解安防是从起步阶段开始的,从探测技术为核心的防入侵报警系统,到模拟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,目的就是防盗窃防破坏的治安防范。

  在发展阶段,主要是通过视频数字化特别是视频压缩编码等技术的发展。人类梦想能看到远端的图像,公安机关要用侦查破案要图像倒查,那么我们解决的手段就是一定要把模拟信号数字化,数字化以后这么大的数据量怎么办?只有压缩了我们才能存储和传输。那么当时主要是解决一个传输问题,通过DVR技术的发展,改变了我们公安的办案模式。

  加速期跟提升期,就是原来我们的安防集团,以一个房子、一个建筑物为载体,上面加一些设备,形成局域性的防范。后来人车流动大了,我们希望把区域性防范扩大到广域的防范。比如停车场,白天商住楼里边的停车紧张,小区可能不紧张,到了晚上反过来,这就是局域防范解决不了的,我们需要广域的拉通联动。

  所以安全防范从2005年以后,尤其2009年-2016年,我们公安部通过平安城市建设、天网工程、雪亮工程,到今天的自然防控体系和平安中国建设,我们把这些东西都联网了,而且重视安防的广域。

  到了2017年到今天,我们探讨风险防范和安防的内涵,包括了治安和反恐防范。我们视频结构化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云、区块链等新概念和新技术,与人工智能结合,形成一个上下贯通、左右集成的一个应用平台解决方案。

  那么我们说捷顺,也是一家为我国安防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。在停车场系统领域,捷顺是第一品牌,很多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建设他们都在制定。到如今停车场的云平台、社区的云平台、人脸识别、访客门禁、安防监控,它做了一个智慧物联的解决方案,成立了一个智慧物联的解决方案公司。它也跟随着安防的进步,在自己的领域开拓和耕耘,不断努力。这就是我们安防的发展过程,包括我们企业的发展进步。

  三、智慧物联新安防和数字化的安防,解决哪些问题?

  作为安防箭头的视频技术,从看得见、看得清,再到现在要求看得懂,不断发展全周期、全域视图管理,实现条、块颗粒度数字孪生。创新算法、软硬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,通过软硬一体化的方法去构建覆盖云、边、端的应用网络,围绕“条”和“块”来打造场景的应用。

  现在的智慧物联新安防,不只是解决安全问题,还要解决比如老人的看护问题、医疗问题。像在新冠疫情当中,整个人的轨迹,我们通过水、电、煤的监测,能够感觉到这个老人家里有没有问题,这个都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、红外感温等安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来实现。

  我们说,智慧物联要通过视频技术加上5G技术的应用。我们原来知道的5G应用就是手机快一点,但是5G真正的应用,是在我们的工业、安防当中,解决了大容量传输视频的问题。5G技术加人工智能,会加速我们智能世界的到来。

  我们说智能安防的时代,是以人的视觉为核心的万物感知,以5G技术为核心的万物互联,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万物智能,我们要通过智能化的升级,技术架构的改造,来重新定义一些实体化的场景的智能应用。

  比如说手机为什么受大家欢迎,按需加载APP程序,方便,我的小孙女四五岁的时候,不用教她就会玩手机了,这就是我们按需软硬件的一个结合,我们解决前端边界模糊的和后端软化的应用。

  所以,传统安防,必然将进入物理、社会、网络三元空间协同防范的智慧物联新安防。

  四、我们国家对安全防范是怎么定义、怎么规划的?

  过去我们都深有体会,我们住的小区,重建设、轻运维。门禁、楼宇对讲等,一开始建好后,用几年就没人管了,停车场也有这个问题,建完后运行维护是一个重大问题。

  所以,我们现在的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,贯彻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,它贯彻的是建设与运行维护并重的管理。

  原来我们通过初步设计、方案论证、然后政策设计、施工、试运行、验收,现在增加了对整个过程的控制。刚开始,我们要有安全需求的分析和评估,最后我们对运行和维护有要求,形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。第二个,我们的这些小区建设,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工程建设程序和要求,这是一个建设的新要求。

  安全防范建设也有些新理念。包括全生命周期的理念、攻防设计的整体规划的理念、安防运维的风险评估、效能评估,它的总的思想就是,你做的这个产品、系统,不单是追求功能、性能指标,要满足大家的安全需求,老百姓是不是买账,是不是用得舒服,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

  五、对于智能小区的企业,我们有哪些方面的要求?

  一个是我们的基本技术架构,包括了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、视频安防监控系统、停车场管理系统、出入口控制系统、实时电子巡查系统、其他安防系统、其他保障系统等等,这是一个基本架构。

  接下来,它要靠智能集成服务设备,智慧集成应用系统,向上一端进行连通,然后通过手机终端和我们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打通,通过微信推送包括视频的监控、人脸抓拍、发票等等很多方面。

  这就包括了人脸抓拍采集、智能车辆到达、智能访客管理、智能刷脸门禁、智能门禁系统、智能楼宇、智能人机通信、保安人员认证,实施电子巡查等内容,现在捷顺的系统基本都覆盖了这些内容,已经走到智能小区建设的前列。

  接下来,我们要打通这些关系,包括智能汽车的路障、感知系统、车位定位管理、人员定位管理等等,采集其他传感器,让我们感知人、车,感知水、电、煤气,等等。

  不光安防,我们现在进入老年社会,越来越多家庭老人不和小孩住在一起,但是每个小孩都关注他的爸爸妈妈的安危,那就要时常了解他们过得好不好。这些就能在我们的智慧社区起到作用,这就是我们国家规范的智能小区建设的实践与要求。

  六、智慧物联新安防与智慧小区探讨小结

  我前面讲了四点,主要围绕智慧物联新安防,讲了安防发展的经济机遇,安防发展到今天的智慧物联的几个重要阶段,安防的基本要求,以及我们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探讨。

  我们要知道安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,我们的房地产商怎么来选择安防,怎么满足要求。

  安防很简单。今天的安防正是科技进步的阶段,云也好,大数据也好,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,区块链不断发展,都要植入到我们的安防行业来。但是,手段更新,本质不变,安防的本质是风险的防范,有风险才有安防的内涵。

  第一,一个城市一个小区,确定边界是第一步工作,比如建立安保控制区,通过不同级别的实体防护,如道闸、围栏这些物理防护技术,与电子保护技术形成一个防范区域,把边界给明确起来。

  但我们不能封起来,我们要在控制区里边工作和生活。那我们的道闸控制车辆进入,我们人行控制人进入,授权的人才能进去,通过IC卡、ID卡、车牌识别技术、人脸识别等,建立一个安保的控制区。

  控制区第二步,管制规则。什么时候、什么人、什么车能进,人行无非是要解决这个问题。因为保护目标的不同,管制规则是不一样的。你保护一个菜市场和保护国家博物馆、保护国家的金库,它的风险不一,对这个目标的威胁也不同。所以里边的控制管制规则采用的技术也不同。

  进去后干什么呢?他有没有进入他不该去的地方?我们也要知道。所以第三步,就是建立现场态势感知系统。用电子防护、视频监控、出入口控制、各种报警器、泛感知技术,感知他在干什么。

  有人闯入不该去的地方,要报得准,记录要记得住。我们目前还是通过事后倒查,还没有进入完全的智能化的时代,所以接下来,我们要记得住,通过数据送到云端让云记得住,通过分布式的区块链能够记得住。

  第四步,我们维护的系统如果发生问题了,要适宜的保安模式。系统做得再好,保安不行还是不行的。所以我们要适宜的人防应急响应,纵向集成现代的应用实践。

  总的来讲,我们的智慧物联的新安防,要有三个方面的能力:全面的风险感知能力,强大的风险延迟能力,和足够的风险响应和处置能力。


X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,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
评论

客服

留言